首页

历史

少帝成长计划

设置

字体样式
字体大小

少帝成长计划: 第0189章 一触即发

    汉纪元吕后九年,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。
    春天的气息刚覆盖至关中,还没等长安百姓反应过来时,未央宫内便再度传出一则轰动性的消息:年不过十四岁的天子,硬生生给某个不知名的朝臣气晕了!
    传说朝臣百官无一例外,皆在太后所居永寿殿外跪了大半天——从早晨天刚亮,只跪到黄昏时分,才各自回到了家中。
    甚至有传闻:三公九卿一级的巨头,就有好几个跪晕在了永寿殿外!
    事发当天,朝臣百官还没从永寿殿外的广场站起时,长安城内就已经有了一股奇怪的物论:陛下自幼体弱,如今身体又接连出现问题,很有可能命不久矣!
    再加上陛下无子,孝惠诸子又大都未壮···
    一日之间,长安高门之间可谓暗流涌动——各地诸侯王在长安城的远近亲戚表兄弟们,纷纷做出一副‘再论至尊大位之归属’的驾驶出来。
    如此劲爆的消息传出,长安百姓可谓是拍案叫绝,吃瓜吃的酣畅淋漓。
    百姓的八卦欲得到满足了,可勋贵们的连瓜都还没切好,第二天一大早,长乐宫内传出的消息,便在暗流涌动的勋贵朝臣心头泼上了一盆冷水。
    ——丞相年老体弱,无以辅政,然念丞相劳苦功高,不当罢;其令辟阳侯审食其(shěn yi ji)暂代左相之务,丞相陈平迁右相!
    消息传出,长安庙堂可谓惊骇欲绝!
    ——辟阳侯审食其,乃自沛县追随高皇帝的老臣,楚汉争霸时期,吕后不幸落入项羽之手时,审食其便伺候于吕后左右。
    而后高皇帝登基,立汉国祚,便开始对继承人刘盈愈发感到不满,认为其‘不类己’,便筹谋废黜刘盈太子之位,封幼子刘如意为太子。
    事态最严峻的时候,吕后有足足数月未曾见到高皇帝之面;刘邦连续数月都临幸刘如意之生母戚夫人。
    深感独子储位不保的吕后慌忙找来身边的心腹审食其,询问对策,审食其最终建议吕后:留侯张良,陛下曾亲赞其‘运筹帷幄之中,决胜千里之外’;今家上储位有急,留侯或当可助皇后一臂之力。
    最终,张良果然如审食其所言那般,不愿意看到久经战乱的天下,因为高皇帝刘邦一句‘此子不类吾’而再度陷入动荡? 旋即帮助吕后请来商山四皓? 为储君刘盈撑腰。
    刘邦见久召而未得的四位老者来到长安,顿时喜出望外? 对四人礼待有加? 后问四人下山出世之故,方得到那个改变心意? 认同刘盈为继承人的讯息。
    ——陛下威压海内,拯天下元元于缥缈? 此诚旷世之壮举!更幸者? 乃太子聪慧仁孝,家国有后,此诚苍生黎庶之万幸。
    有了这四个隐居方外的老家伙拍出一手彩虹屁,顺便夸赞并认可了时为储君的惠帝刘盈? 刘邦方改变心意? 正是封刘如意为赵王,并在之后不久令年不过十岁的刘如意就国。
    自那时起,无论是恩主吕后,还是后来的皇帝刘盈,都对审食其的功劳谨记于心。
    在位八年之后? 惠帝驾崩,前少帝刘恭即皇帝位? 朝权尽归吕后之手时,审食其对惠帝刘盈的‘扶保之功’? 终于迎来了回报。
    ——按照高皇帝刘邦遗命,曹参死后? 王陵和曹参合力接过丞相大位? 由王陵任右相? 主掌国政;陈平为左相,在王陵身旁辅佐并学习,准便将来接王陵的班。
    但在惠帝刘盈驾崩之后,吕后再也忍受不了不识相的王陵,遂明升暗降,以‘皇帝年幼’为由,任右相王陵为皇帝太傅,教导皇帝。
    空出来的右相之位,自是由左相陈平递补了上去,而陈平留下的左相大位,便恍恍惚惚间落到了审食其的头上。
    与陈平为左相期间的‘辅佐or学习’所不同,审食其为左相八载,几乎从未过问丞相府的事务,而是将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抢夺郎中令的职权之上——监探禁中。
    若将汉初的各势力粗略划分为‘丰沛元勋’‘开国功勋’‘吕氏爪牙’来划分,审食其属于绝对意义的吕氏一党,并稍微沾点丰沛元勋的成份。
    这样的政治成分,无论是在高皇帝时,还是惠帝朝,亦或是吕后执掌朝政的过去八年,无疑都算得上出色。
    但在诸侯大臣诛灭诸吕之后,审食其的左相之位,便被朝堂共议定性为‘乱命’,旋即罢黜。
    虽然最终,吕后在当今刘弘的操作之下,从‘吕氏’的泥潭中抽搐了身,但审食其却如同被尊为太后之前的张嫣般,近乎被世界遗忘。
    而现在,天子刘弘被气晕在朝堂之上,太后雷霆震怒,罚跪群臣的背景下,审食其‘官复原职’任左相,‘辅佐’右相陈平的深层含义,可谓耐人寻味。
    ——审食其,可是吕后最为宠幸的亲密心腹!
    而当今太后张嫣与吕后之间,无论是外祖孙的关系,还是更为直接的婆媳关系,都注定审食其在吕后辞世的现在,默然属于太后阵营。
    这意味着什么,汉家朝臣再熟悉不过了——受尊为太后,移居长乐宫不过旬月的张嫣,已经开始向汉家朝堂伸出了自己的触手。
    对此,朝堂却挑不出丝毫的错:汉律明文规定的两宫制,天下无人不知的以孝治国之国策,再加上吕后曾做出的榜样,注定了‘太后涉政’,将成为汉室的日常。
    除此之外,朝臣百官也不难看出,太后和皇帝刘弘之间的联系有多么坚固。
    ——自昨日午时前后,皇帝刘弘走进永寿殿,便再也没有走出!
    起码在黄昏降临,朝臣百官被长乐宫大长秋李信一句‘太后请诸公且回’时,刘弘依旧在永寿殿内!
    虽然不知道刘弘跟太后聊了些什么,但从中午一直待到深夜,要说审食其官复原职之事没有皇帝刘弘的意思,怎么都说不过去。
    而这,无疑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信号——对丞相陈平及其党羽,刘弘最后一丝耐心已经消耗殆尽!
    无论按官场的潜规则还是舆论氛围,在刘弘如此直言不讳的挤兑过后,陈平但凡要点脸,都必然会在第一时间上疏请辞,认下刘弘扣在头上的那顶‘年迈昏聩’的大帽。
    但一天过去,两天过去,三天过去···
    足足过去五天,春三月都临近尾声,曲逆侯府却如同被冰封般,丝毫没有传出‘请辞丞相之位’的趋势。
    到了如今这个地步,但凡有点政治水平的官僚,心里都已了然:皇党一系对丞相、太尉为首的诛吕功臣一系的政治斗争,已经来到最后决战!
    皇帝刘弘以年不过十四岁的年纪,‘伙同’年仅二十二岁的太后张嫣,给陈平安排了一个颇有些渊源的‘左相’,再也没有比这更明显的政治意图了——宣战!
    而陈平愣是厚着脸皮,认同了汉家再度施行左右相这种特殊制度,其台词也在浅显不过:不降。
    除此之外,太后张嫣那封懿旨中透露出的其他消息,也同样为朝臣百官心中的猜测增添着确定性。
    ——楚王子郢客,温善仁孝,当继楚宗庙;任之以宗正,全掌宗亲事!
    这则消息,彻底坐实了朝臣百官早前的猜测:楚王刘交一脉,已经彻底站在了皇帝刘弘这边。
    有了刘郢客以楚王太子的斜杠身份担任宗正,再加上太后名正言顺的懿旨,无论是燕赵之事,亦或是齐悼惠王诸子封王之事,实际上都已经画上了句号——刘弘说了算!
    除此之外,太后懿旨之中,也隐晦的提出了‘天子无后,朝野不安,宗庙不宁,当择贤淑以入椒房,安宗庙社稷’的意图。
    这使得因刘弘频繁的身体状况,而感到不安的朝臣稍稍安下了心,并将部分注意力转移到了天子立后的事情上。
    此外,懿旨最后一条,更是让满朝功臣勋贵瞠目结舌,彻底放弃了搅这摊浑水的打算。
    ——先帝临朝死年而夭崩,久未得论,其令奉常有司商议,论定先帝之身后事!
    要注意,这里的先帝,说的可不是刘弘地便宜老爹惠帝刘盈,而是孝惠刘盈死后继位,并在位四年的刘恭!
    张嫣在如今的局面下敢提出这件事,必然也是得到了皇帝刘弘的默认甚至是授意!
    如果说,之前设立左相、以刘郢客为宗正、筹谋皇后之事,透露的政治好意都还没那么明显的话,那这最后一件,简直再浅显不过了。
    ——刘弘,已经开始捋顺自己的皇位承袭,夯实自己的皇统合法性了!
    这让陈平昏厥之后,如无头苍蝇般到处乱撞的周勃彻底慌乱了起来;朝野局势,也自此陷入动荡。
    不过数日之间,原本逐渐安稳下来,纷纷准备起春耕的长安百姓,亦是人心惶惶。
    作为封建时代的政治风向标,对即将到来的政治变故首先做出反应的,依旧是粮价。
    张嫣太后生涯第一封懿旨下达后三日之内,长安粮价再度从八十一钱狂涨到了二百钱!
    但这一次,记吃不记打的商贾们,终于完整的体会到了专政铁拳的力量。
    东市粮铺纷纷挂出‘石二百钱’的竹牌,并随时准备做出售罄姿态之后,不到三个时辰之内,少府属衙的公文,便贴在了东西两市外的露布之上!
    以原南军为班底重建而成的强弩都尉部,更是派出足足百人,只为保障有百姓自二市前路过时,能了解到这则关乎身家的重大信息。
    ——奉圣天子之命,少府自吕太后九年春三月丁亥(24)日始,以石九十钱售粮于市,凡汉民爵公士以上者,皆可凭户牍购之,日限五石。
    从消息公布后第二天清晨开始,驻扎于南营的强弩都尉部,便以‘奉诏护民购粮’的名义,入城接管了长安城防。
    有禁军巡视于街头,关中豪商巨贾们的阴谋再次破产;甚至于比起上次,这一次少府强力的‘宏观调控’,对关中粮商造成的影响更具毁灭性!
    上次刘弘以天子之身下场干涉,将粮价硬生生顿在了八十五钱的铁线之上;关中粮商虽然尝到了‘国家垄断’的苦果,但实际影响并不是很大——粮商手中的米粮,其成本原本就在八十钱上下。
    被宏观调控抑制单价,只能以八十二钱的价格出售米粮,粮商只能说赚不到钱甚至每石小赚一二钱而已,完全谈不上亏。
    但这一次,在短短时间内差点被玩弄两次的长安百姓,彻底不买账了。
    现如今,但凡是在过去几天涨过粮价的米铺,哪怕只是从八十二钱涨到八十三钱的,也都已经完全卖不出去米了——百姓宁愿以每石九十钱的价格从少府买,也不乐意以八十钱甚至七十五钱的价格,从粮商手中买粮了。
    随着时间的推移,粮商们再也坐不住,终于做出了一个危险至极的决定:集结全部家产,无所不用其极,将少府的粮食买光!
    一开始,事情还算顺利——被粮商们派出充作买粮百姓的奴仆们,几乎都凭借假的户牍买到了粮食。
    但在黑暗处,早已有一双冰冷的眼睛,将这一切尽收于眼底。
    没人知道幕后那人是谁,展现在长安百姓面前的,只有逐渐解封的沟渠中,数日内便多出的几十具尸体!
    ——除长安田氏之外,所有资产在千万以上的粮商之尸体!
    有人说,这些人是死于游侠之间的斗狠,也有人说,这些人是得罪了某个大人物,被暗害。
    作为关中治安负责人得内史,也是在第一时间跟进了此案,并很快将目标锁定在了未央宫北阙外的田府。
    但没等入府拿人,便有一位拄着木拐,面白无须,不时发出嘶哑咳嗽声的老者自宫内而出,亲自拉着田氏家主田兰的手,自司马门旁的门洞入了宫。
    自此之后,此事便不了了之;内史也给出了最终的结果:此皆关中粮商,乃屯粮居奇,鼓噪粮价,方为侠客义愤而杀之乱臣贼子!
    而在整个长安的目光都集中于这件骇人,却又让人丝毫生不出负面情绪的‘凶杀案’上时,东西两市内的绝大部分粮铺,都悄悄挂上了一块块字体令人感到陌生,又感到莫名心悸的牌匾。
    ——主爵都尉!
    附:汉少府匠作大臣印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