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历史

少帝成长计划

设置

字体样式
字体大小

少帝成长计划: 第0184章 弄巧成拙

    与殿内朝臣逐渐高涨的情绪相反,刘弘原本轻松淡然的表情,在须卜秃离做出答复之后,以近乎肉眼可见的速度黑了下去。
    在掌权者即将病逝,以自己为首的使团已经犯下重大错误的前提下,须卜秃离得有多蠢,才能继续向汉室传达这种赤裸裸的国家机密?
    再仔细回想一番史料记载中,冒顿的准确死期,刘弘眉头愈发凝结起来。
    现在的时间点,是历史上的汉文帝前元元年,即公元前179年。
    而在刘弘地记忆当中,匈奴单于挛鞮冒顿,是死于汉文帝前元六年,即公元前174年除。
    “呵,果然没一个省油的灯···”
    ——即便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,冒顿也起码还有五年的寿命!
    刘弘的到来,又实在没有可能引发一个名为‘减少冒顿寿命’的蝴蝶效应。
    如此一来,真相就很明显了——上一次,须卜秃离或许确实是不小心走露了‘冒顿病重’这个机密,但现在这幅慌乱的模样,则完全是须卜秃离在接受到单于庭的外交指示之后,‘奉命’装出来的!
    即便撇开对历史的清晰认知不说,刘弘也不难看出冒顿此举的潜台词:我承认我快死了,但你敢信吗?敢赌吗?
    饶是被冒顿的挑衅惹得暗地里直跳脚,刘弘也不得不冷静的摇了摇头——哪怕换个对历史没有了解的人,站在刘弘的角度上,恐怕也不敢拿汉室国运,拿天下大势去赌。
    去赌匈奴史上最伟大,历史地位最高的挛鞮冒顿即将病逝;如日中天的匈奴政权即将面临政权交接,处于暗弱的时间点。
    “唉···可惜了。”
    无奈的砸吧着嘴,刘弘瘫坐回御塌之上,只轻轻一抬手,殿内交谈的众人嗡然一静。
    “若果真如此,那倒是朕多虑了···”
    对须卜秃离的演技做出一个模棱两可的评价,刘弘便无力的挥挥手:“贵使且暂歇于典客属衙,及至回礼之事,待朕斟酌,再做答复。”
    音落,殿内众人无一不陷入迷惘之中。
    “陛下此何意?”
    对刘弘这谜一般的操作,皇党一系在内的多数人心中,均涌现出困惑和不满;少有的几个例外,则是各有不同。
    “呵? 黄口小儿···”
    站在左侧朝班最靠前的位置? 陈平双手交叉藏于袖内,依旧维持着稍稍低头? 闭目养神的模样。
    身后的周勃却是明显流露出一丝喜悦? 旋即跃跃欲试起来,摆出一副只等须卜秃离退去? 就要出班‘面折廷争’的架势。
    灌婴缓缓捋着髯须的手也是顿然停下,目光飞转起来? 似是在权衡着什么。
    要说最困惑的? 当属殿内暗自‘发抖’的须卜秃离了。
    ——刘弘话说完都过去了至少五秒,须卜秃离都没能将那副卡壳的苦涩表情收起来!
    待等回过神,又赶忙恢复凄凄惨惨戚戚的表情后,须卜秃离下意识的撇向御阶之上。
    然后? 须卜秃离就看见了刘弘那稍有些深邃? 决然中又隐隐带有遗憾的目光。
    “小小年纪,便有如此心机城府···”
    不着痕迹的收回目光,须卜秃离心中啧啧称奇起来。
    对于单于为什么要下达这样一个奇怪的指令,须卜秃离其实并不是很能明白。
    ——将单于即将病逝的消息透露给汉人,那不是给汉人出兵草原? 攻击匈奴勇士的机会吗?
    苦思良久,须卜秃离得到了一个勉强可以接受的解释——撑犁孤涂? 这是想要将汉人骗到草原之上,再来一出白登之围?
    但撑犁孤涂病重? 是客观存在的呀!
    没能领会冒顿良苦用心的须卜秃离,也只能带着茫然? 按照那位前来送信的大人所说? 做出一副‘单于确实即将亡故’的模样。
    其实须卜秃离完全不用装——就连刚才? 须卜秃离也完全是‘本色出演’!
    直到看见刘弘那张沉重的表情,以及满带着洞悉的眼眸之后,须卜秃离才明白,撑犁孤涂为什么要下达这样一个‘昏聩’的指令。
    “既如此,外使便告辞。”
    临退出温室,须卜秃离也没忘记在汉家君臣面前,维持那副‘战战兢兢’的模样。
    而这一切,令刘弘本就低沉的心再度蒙上了一层阴霾。
    ——冒顿,或许真的生病了;但按照历史上的寿命来看,冒顿起码还能活五年!
    能在患病之后活五年,尤其是在弱肉强食的草原,以匈奴单于的身份活了五年;这就足以说明冒顿的病,并没有刘弘想象中的那么严重。
    甚至于,刘弘若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测的话,须卜秃离当日那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模样,也同样是冒顿‘情报误导计划’的一部分!
    想到这里,刘弘便觉一阵心力憔悴——谁说草原上的汉子都豪迈直爽的?
    历史上以纯粹莽夫面目出现的冒顿,都开始跟汉人玩儿起阴谋诡计了!
    再往深处探究,刘弘地心便更沉一分。
    ——透过现象看本质,冒顿之所以透露出‘确实快死了’的信息,其目的必然是让汉室上当。
    再从历史上,冒顿活到五年后的文帝六年来推断,冒顿的目的,很有可能是以此刺激汉家,从而开战!
    现如今,刘弘以历史‘先知者’的角度,洞悉了冒顿的阴谋诡计,自然是不会上当。
    但令刘弘担心的是:冒顿既然做出了这个决策,就证明其确实有开战意图。
    若果真如此,那无论刘弘上不上当,冒顿都有向汉室开战的可能!
    至于‘信息误导’的阴谋没奏效,恐怕并不能成为匈奴人偃旗息鼓的理由。
    筹谋策划这许久,最后还是要屈辱的认下匈奴人的敲诈,这让刘弘心中,顿时被挫败感所充斥。
    不过并没有落寞许久,刘弘便收拾好了心情,端身正坐,迎接陈平一党必然会发起的政治刁难。
    ——弱国无外交,古今皆如是!
    冒顿之所以如此肆无忌惮的玩弄权谋,让汉家如此忌惮,所倚仗者,无非是强大的骑兵集群。
    若是双方战略局势互换,汉室掌握战略进攻权,那冒顿无论如何,都是不敢做出这样一个局,来赌刘弘地心理的。
    说到底,赌博的最终胜利者,永远是筹码最多的那个人,
    ——赌得起,输得起。
    对于冒顿这种‘筹码雄厚’的赌徒而言,别说一次了,就算是连续输几次,都无伤大雅,有的是机会赢回来。
    而对捉襟见肘,输一局便将遭受巨大打击的汉室而言,每一局的得失,都将影响汉室将来数十年的战略局势。
    说到底:汉室输不起。
    如今的刘弘,更输不起。
    这不,刘弘还没入局,就已经有危险扑面而来了。
    “太尉绛侯臣勃昧死百拜,以问陛下:太祖高皇帝白登之围,吕太后书绝悖逆之耻,陛下可还记得?”
    看着周勃那张每根毛孔都散发出虚伪的面庞,刘弘勉强按捺住跳下御阶,对那张脸抱以老拳的冲动,挥挥衣袖,坐回御塌之上。
    “朕自不敢忘。”
    果不其然,刘弘话音刚落,周勃就像是嗅到血腥味的鲨鱼般,满是正义凛然的一拜:“即未曾或忘,陛下何以如此惧夷狄之走狗,以轻吾汉家威严?”
    “狄酋冒顿行将亡故,此诚吾汉室报仇雪恨,一扫白登之耻之良机!”
    “陛下位临神圣,临天下而治元元,不思血先祖之血仇,反以米粮与民争利,而迫勋臣无以为生,此何故?”
    说着,周勃还摆出一副语重心长,苦口婆心劝诫幼主的架势:“臣再请为将,领兵十万,以击匈奴于慕南,一血太祖高皇帝白登之仇、吕太后书绝悖逆之耻!”
    “令臣昧死以奏,恳请陛下罢少府之主爵都尉,还利于民,以安苍生黎庶···”
    听着周勃义正言辞的‘劝谏’之语,刘弘已经没有了发怒的气力了。
    “呵,与民争利···”
    后世谚曰:太阳底下,没有新鲜事儿。
    刘弘一直以此,作为华夏民族历史底蕴的象征,并为此自豪不已。
    但此时此刻,周勃彻底颠覆了刘弘对这句话的认知。
    ——太阳底下,没有新鲜的好事儿,同样也没有新鲜的坏事儿!
    后世东林党的贞节牌坊,竟然因为刘弘的粮食保护价政策,被周勃提前一千多年提出。
    这让刘弘对史书上的周太尉,感到彻头彻尾的失望——包括对人物刻画者太史公,刘弘都恨屋及乌起来。
    “太尉口出诳语,本当重罪。”
    耐人寻味的扔下一句隐晦的职责,刘弘便悠然起身,负手走下御阶。
    “然太尉既提起,朕便与太尉言讨一番。”
    一步步走下御阶,刘弘的目光却没有在殿中央的周勃身上停留哪怕一秒,只径直来到御阶下侍里的郎官身旁。
    “若朕未记错,张侍郎家中,便于新丰?”
    听闻刘弘突兀的话语,御阶下持戟而立的郎官稍一愣,旋即喜出望外的跪倒在地:“臣不过秩六百石之侍郎,陛下竟···”
    稍抬起手,止住了张姓侍郎的感恩戴德,刘弘便回过身,面向殿内面色晦暗,隐隐期待的望向周勃的众人:“前时关中粮价鼎沸,然朝中贵勋多有不敏。”
    说着,刘弘侧目瞥向张侍郎,目光中稍带着鼓舞道:“就请张侍郎为朝堂卿公,言明粮价鼎沸,于民苦难者何吧。”
    言罢,刘弘便缓缓闭上了眼睛,等待着张侍郎描绘出那幅刘弘意料之内的凄惨画面。
    “臣蒙陛下不弃,自北军捡拔入宫,以为侍中,月俸粟米五十石,以供家中长亲、妻儿生度。”
    “去岁秋九月,太皇太后驾崩,关中粮价自八十五钱涨至百三十钱,彼时,臣尚乐于俸禄之米粮,可易钱者甚多也。”
    “及至今岁冬十二月,米石四百五十钱,臣亦曾思卖粮牟利,以补贴家用。”
    “然臣自有俸禄以为生,乡邻宗亲却皆躬耕之农户,家中无有余财;臣唯借粮与乡党,以为救济。”
    “臣俸五十石,然乡党数百户;便只得变卖家中细软,以石四百五十钱买粮,借与乡党宗亲,以渡此灾祸。
    “幸陛下念生民疾苦,以少府售平价粮于东市,方使臣之乡邻免遭饥殍;然经此一事,臣之家祡亦散尽大半,乡党宗亲饥亡者,不下百人之数···”
    随着张侍郎将家乡的状况一句句摆在朝堂之上,殿内众人都不约而同的低下了头。
    ——数百户的乡村,便有上百人死于一次‘小小’的粮价波动!
    这着实让殿内人杰大吃了一惊!
    但想起以后,不能拿着俸禄/封国租税去赚钱,众人心中都纠结起来。
    看着这一切,刘弘这一整天都未曾美丽过的心情,稍稍有了些起色——还会左右为难,比起后世眼睛都不眨,就将农民开除出‘人’的贵族阶级,已经不错了。
    当然,对于张侍郎的哀苦,刘弘也是听一半信一半。
    ——什么借粮救济、散尽家财,怕不是粮食折钱,九进十三出?
    至于几百户人家的村子死了上百人,这就更是满满的玄幻气息了——超过百分之十的死亡率?
    还是在关中?
    这要是真的,那刘弘此时就不应该在朝堂上角力,而是应该躲在太庙,寄希望于起义军放自己一命!
    真相,只怕是这位张侍郎的家族,以借粮为由,将农户们逼得卖田卖房,卖儿卖女,以为奴隶···
    无论古今,华夏大地的土地兼并,不外乎都是这个模式。
    但对此,刘弘此时已经顾不上管了——要想从根源上解决土地兼并和蓄奴之风,绝对不是一两条法令可以做到的。
    历史上,王莽尝试过遏制蓄奴,就给汉室续了两百年命···
    在刘弘看来,土地兼并和蓄奴之事,完全没有必要像王莽那样,跟既得利益集团硬刚。
    归根结底,土地兼并和蓄奴成风得先决条件,都是百姓活不下去,只能将土地甚至自己卖出去。
    从这个结果倒推,那就不难得出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的方式了——只要保证百姓能保障生活,不需要将土地卖出,其实就可以避免土地兼并!
    如果农户不愿意卖,那地主豪强自也是不敢强逼——杀人者死,伤人及盗抵罪,可是汉室雷打不动的法律准则。
    不过说着容易,真要做到‘所有农民都不需要为了生活售卖土地’,那难度简直不亚于消灭匈奴。
    这件事,很有可能耗费刘弘整个皇帝生涯,甚至还要由刘弘的后代子孙接力,才有那么一点实现的可能性。
    就目前而言,对于地方豪强势力的遏制措施,也只能先拿陵邑制度,来暂时维持住‘无百口之户、四世之家’的局面。